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却只有十三位帝陵这是为何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却只有十三位帝陵,这是为何?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众所周知,明朝的首都最初被太祖朱元璋定在了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才迁都北京。因此,很显然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是没有被葬在北京十三陵当中的。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也就是如今所说的南京故宫。随后,他被安葬在了位于紫金山南麓的孝陵。之所以朱元璋的陵墓被叫做孝陵,主要是由于与他合葬的马皇后谥号为“孝慈高皇后”。
2009年,在众多专家的共同研究之下,上金贝古墓被确认为明初僧人沧海珠禅师之墓,与建文帝无关。不过,目前全国各地仍有五十多座疑似建文帝墓的陵墓。或许,我们距离找到其真正陵墓的那天已经不远,也或许还需要很久很久。
最后,还有一位没有被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那便是明代宗朱祁钰。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变爆发,御驾亲征的明英宗遭瓦剌军俘虏,而作为皇弟的朱祁钰临危受命继承了皇位。一年之后,明英宗被瓦剌人送还,而不愿意让出权力的明代宗选择了将哥哥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将皇权夺回,而明代宗则被幽禁在西苑,且不久后离奇去世。
代宗去世后,明英宗赐其谥号“戾”。值得一提的是,代宗在位时其实已经开始了自己陵墓的修建工作,但英宗却直接把他的寿陵毁掉,改为以亲王的礼仪将其安葬在了北京西山,也就是如今的景泰陵。尽管英宗之后的宪宗继位后实事求是地恢复了明代宗皇帝的身份,但也没有专程将其陵墓迁入十三陵。因此,这位一度让明朝呈现出中兴气象的英主便由于和哥哥之间的权力斗争而没能被葬入十三陵。
综上所述,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当中,太祖朱元璋以南京为都,死后便葬在了南京的孝陵。建文帝朱允炆被叔叔夺位后不知所踪,史书也没有记载朱棣到底将宫中的焦尸安置在了何处,因此如今关于建文帝墓址所在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被哥哥剥夺了皇帝身份的明代宗也没能死后被葬在明十三陵,而是单独被安葬在了景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