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尚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财经

养宝宝的心酸史一个家长群半部育儿心酸史半

时间:2025-01-06 来源网站:丽尚资讯

自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手机上又多了一个家长群,加上工作群,整整6个,看着手机每天像鞭炮一样的声响,暗自感叹,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可言?

有人说,一个家长群,就是半部育儿心酸史。我相信很多有孩子的家长都深有同感,每天不仅要在群里接收孩子和学校的重要消息,还要接受各种稀奇古怪的任务,甚至和一些奇葩家长隔空相会。

累,身体累心更累!不禁在想,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难道压死家长的就是一个家长群?

家长群里的心酸史1)无用的消息太多

家长群里会通知一些很重要的消息,作为家长担心错过,每一次有新消息都是瞬间点进去查看,但是大多数消息都是没用的,比如美化过的食品图片、卫生消毒、学校文章、其它家长闲扯等等。

劈头盖脸的一大堆,手机响的都快冒烟了,128G的手机空间再也没有感觉够用过,清理微信的频率从原来的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到现在的半个月。

2)乱七八糟的家长任务

以前总说育儿不仅是孩子成长,父母也要成长,没想到这句话在家长群里得到验证了。

每一周固定的家长周末任务,再加之时不时地比赛、节庆等任务,唱跳、手工、画画、写作等,送孩子读书后,家长真是德智体育美全面发展了。

能培养孩子一定的能力,我也承认,可那么多孩子根本完不成的任务,难道不是折腾家长,有作秀嫌疑吗?

3)被教育的哑口无言

没有及时回复的消息,没有按时提交的信息,统统都能给家长扣上一顶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帽子。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育和陪伴孩子,可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哪里能保证一直盯着家长群?哪里能保证不会遗忘一些事情?

工作被领导训,养孩子被老师训,还不能去解释,更不能发脾气,只能哑口无言打哈哈,怕老师针对孩子,家长也活得够心酸吧!

看完了上面家长群的心酸史,接着看一下那些家长的“奇葩说”。

家长群里的“奇葩说”1)受迫害妄想症家长

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希望和老师详细了解孩子的状况,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把家长群当成自己一个人的聊天工具,就有点……

老师分享的图片里没有自己的孩子,要询问一下原因;老师没有在群里公开夸奖她的孩子,也在群里心有不甘,总感觉别人家的孩子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都是不如自己的孩子。

这类家长总是在群里一大堆问题,老师不仅要花费精力回复她,也占用其他家长的时间和精力去群里看这些无关紧要的事。

2)拍马屁型家长

每次群里分享一些孩子的动态时,有些家长总是在第一时间就接上一些“老师辛苦啦、感谢老师”等话语,甚至还会胁迫其他家长跟着一起说。

我不反对老师们带小孩学东西很辛苦,但难道这不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吗?就像你我工作一样,每天下班的时候,也没见哪个老板跟我说辛苦了!

配合和及时回应老师,是家长尽量去做好的职责,以这种拍马屁的方式,刻意去讨好老师,能给自己换来什么呢?

3)随意分享型家长

有些家长,总爱在群里分享一些链接,关于育儿的、重大时事的、心灵鸡汤的,听说还有拼夕夕砍一刀的,真不知道分享这些有啥实际意义?

显摆自己很专业?还是自我感觉良好?再者说,大家都是成年人,都在社会激流中逆行而上,这些心灵鸡汤有什么作用呢?

4)爱炫孩子的家长

老师会在家长群发布很多孩子在家完成的任务,有些任务明明孩子完成起来非常吃力,但一些家长生怕老师和其他家长不知道自家的孩子有多优秀,对任务来个360度无死角摆拍,好家伙,劈头盖脸的一大堆图片和视频,还配一大堆文字疯狂吹嘘孩子。

稍微有成年人思维的家长都知道这样很假,可这些家长就沉浸在吹嘘自己孩子的梦里,叫都叫不醒,把家长群当作自己吹嘘和作秀的场地,果然是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

家长群本身没有问题,但不是垃圾消息的中转地,更不是滋生乌烟瘴气的温床。不要让家长群成为家长的紧箍咒,有事没事都念上几遍。

在家长群中,大家有没有相同或者类似的经历?有没有遇见过其他更奇葩的家长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杂志

化纤与纺织技术杂志

国际援助官网

河北农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