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写下大骂武则天的檄文为何能得到武则
骆宾王写下大骂武则天的檄文,为何能得到武则天的夸赞?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他诗歌辞采华赡,格律谨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684年9月,徐敬业为了阻止武则天称帝,带领众多士人在扬州起兵,打算以重新拥立中宗为由,彻底打倒武则天。为了振奋士气,征召更多的士兵加入反武大军。徐敬业立刻让一个文笔犀利的人,写了一篇檄文,这个人就是曾经的神童,写《鹅鹅鹅》的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 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在看到这满篇不堪,大骂武则天的檄文之后,武则天却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嬉笑不屑,饶有兴趣的读了一下。可是,当读到一半,看到这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立刻严肃起来,更是大加赞赏:写得真好。
那么,为什么武媚娘要夸赞骆宾王呢?
武则天使出一条“毒计”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徐敬业是维护唐朝的功臣,他的死让人可惜。不过,仔细想想,徐敬业的反叛犯了致命的错误,那就是高估了“人性”,也破坏了大局。
徐敬业作为功臣的后代,一开始打着中宗的旗号反对武媚娘,但是,万一武媚娘被打败了呢?那黄袍加身的人是谁呢?是徐敬业还是中宗?没人不对皇位不感兴趣。一旦徐敬业胜利,唐朝怕是要经历一场更大的腥风血雨。
也正是意识到形势的紧迫,武则天才会选择迅速派兵镇压徐敬业。而想镇压徐敬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拉拢他的下属,快速让他变成光杆司令。武媚娘意识到,优待徐敬业的手下,是不错的方法。
根据史书记载,骆宾王颇得徐敬业重用,徐敬业军中的文书,都是骆宾王撰写。这样重要的骆宾王,怎能不被武媚娘注意呢?所以,武媚娘看到那篇骂她的文章之后,并没生气,反而表现得十分大度。
她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徐敬业的队伍表示,自己其实很大度,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坏。只要有才能,这些曾经的徐敬业的部下可以随时投靠自己,不用担心被杀。两个月之后,武媚娘的举动就奏效了,徐敬业的人马被很快平定,徐敬业也被手下杀了。
不过,徐敬业死后,骆宾王不知所踪。
有人说,骆宾王在兵败后,被武则天杀了。也有人说,他最后出家为僧,从此了却凡尘。对后世来说,他就像一只不会曲颈的白鹅,最终只能被命运折断脖子,向天唱出最后一曲悲歌。
武则天为什么没有因为骆宾王而生气?这是因为,无论是出于维护人才的目的,还是为大局考虑,武则天都不能表现的太过随性。控制自己的脾气和外在,女皇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这也正是武则天非常人所思,非常人能比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