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康养生卵巢博士馆全家患癌都因这个超强致
当心,厨房里可能有“毒物”,它是一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温暖多雨的春天,正是黄曲霉菌最爱的时节。
近来,一家人患癌的新闻不断出现在大家视线中,今天小康妹儿就要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他们没有不良嗜好,却成为癌症家庭,而罪魁祸首竟然是……
1一家四口全患癌,只因一个习惯!据北京电视台“BTV我是大医生”节目报道,北京一位女士,2013年被检测出患有癌症,更可怕的是,她的爸爸、哥哥等一家四口全是相继患癌去世……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家人都逃脱不了癌症的阴影?医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实验,发现王女士家的致癌因素——竟然是一个做菜的习惯!
医生在张女士日常用的砧板、筷子上都发现了黄曲霉菌的存在!
专家介绍,这主要是家里做饭的砧板,经常用却不晾干、不清洗、生熟食物共用一个砧板,最终导致黄曲霉菌的产生。进而黄曲霉菌产生比砒霜还毒的——黄曲霉毒素!
2黄曲霉毒素:开水都煮不死的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的致癌力很强,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可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每千克中含有1毫克就为极毒,相当于一吨粮食中有1粒芝麻大小的量。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这个季节,是黄曲霉菌最爱的时节,黄曲霉菌滋生的温度为28-38℃,喜潮湿。
一般情况下肉眼看不见,却极易隐藏在砧板、筷子、发霉食物中。
3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在我国肝炎是患肝癌的第一大原因
,而第二大诱因就是黄曲霉毒素。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持续微量摄入时: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
黄曲霉素的毒性比氰化钾毒10倍;更可怕的是,它隐藏在你家的厨房里,100℃的开水也煮不死它。
4这样做,远离它的威胁1坚果坏了马上扔掉
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各种农作物中,尤其是油料作物。
所以,花生、瓜子等各种坚果保存不当容易滋生黄曲霉素。
对策:
黄曲霉毒素味道发苦,假如在吃坚果类零食时
,感到味苦,一定要马上吐掉并漱口。低温、通风、干燥保存食品。
粮食别一次性屯太多,最好买小包装的。一旦霉变了,整包整袋都毁了,这对吃货来说可是灾难……
2不吃土榨油
土榨油安全隐患更大!
首先,食用油原料没人把关,如果用了霉变的玉米、花生和菜籽等,很容易导致黄曲霉素感染。
再则,如果榨油设备清洗不干净,同样会造成食用油发生霉变。而且黄曲霉毒素耐高温,高温难以杀干净。
对策:
购买大超市里大厂家的食用油,为了食品安全少吃土榨油。
3不买来源不明的鲜奶
如果奶牛吃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农产品,会导致牛奶中出现黄曲霉毒素。
对策:
购买大超市的大品牌牛奶。市面上大品牌牛奶都经过严格质检,更有保障。
4正确清洗餐具
对策:
彻底清洗餐具,不留食物残渣及清洁剂;
清洗后可挂起,使其通风晾干;
餐具勤消毒甚至更换,尤其是易霉变的木制品,如:筷子;
强碱性物质可杀灭黄曲霉素,如烧碱(氢氧化钠),但使用时需注意安全,不要破坏皮肤。
飘香的厨房、翻炒的锅灶里
,如果不注意,潜藏着致命隐患。4这些炒菜习惯也该改了✘ 炒菜不开抽油烟机
烹调油在高温状态下会产生油烟,其中含有许多具有刺激性的有害物质。
另外,厨房油烟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女性从事烹调的年头越长,每天炒菜的次数越多,患肺癌的风险就越大。
✘ 锅冒烟了才放菜
现在的食用油一般都经过了精炼,去除了容易“冒烟”的杂质,所以烟点比较高,不容易冒烟。
当油锅开始冒烟的时候,说明油温已经挺高了,这时就很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
✘ 炒菜温度高、炒完不刷锅
此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一份膳食研究报告中提到:炒菜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丙烯酰胺(2 类致癌物)越多。
炒菜油温越高,出来的食物颜色越深,产生的有毒和致癌物也会较多。
✘做饭放盐过多
做饭放盐过多,除了会高血压的等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研究发现,食盐的致癌的原因之一是高渗透压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从而造成一系列病理改变。
✘一锅油反复用
炸东西时,用油量比较大。浪费似乎不太好,很多人就会把煎炸过的油重新收集起来,存着下次炒菜时接着用。
你不知道的是,在用过的油里,会含有上次煎炸时的各种残留的有害物质。这些油脂如果持续受热,还会继续产生一些致癌物,比如著名的「苯并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 1 类致癌物。
✘ 爱吃煎炸食品
有些人常吃煎炸的食物,家里经常会炸一些食物,但这会增加患癌风险。
像土豆、馒头这样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淀粉类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煎炸、烧烤等高温(温度通常超过 120℃)烹调时,也更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最后,如果你是家里的掌勺人,请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今日互动#
烹饪的错误习惯,你中招了吗
?内容整合自健康时报、btv我是大医生、果壳网等
编辑:乐康
图片来源:123rf/soo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