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尚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科学

上帝之鞭成吉思汗席卷欧亚用兵制胜的秘诀

时间:2024-02-21 来源网站:丽尚资讯

上帝之鞭!成吉思汗席卷欧亚用兵制胜的秘诀

1995年12月31日,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这个结论是依据“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的标准而产生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40多年时间里连续发动一系列西征战争,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将东方和西方连为一体。“千年第一人”当之无愧。

整个13世纪,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如风卷残云一般横扫欧亚大陆,展开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进攻战役。这里,我们只介绍蒙古军横扫中亚的几个片断,从中探析成吉思汗用兵制胜的一些军事秘诀。

13世纪初期,在中亚地区称王称霸的是一个叫“花剌子模”的伊斯兰国家。花剌子模原本是中亚一个古老的小国,从12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强盛。阿剌丁和他的父辈经过半个世纪的对外扩张,将花剌子模变为一个庞大的中亚强国,占有整个波斯(今伊朗)、呼罗珊(今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南部、阿富汗西北部地区)、阿富汗及河中地区(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之间)。

早在1218年冬,术赤、哲别率3万名骑兵从刚刚占领的西辽领堆(今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出发,在帕米尔高原人踪绝迹的山谷间探寻通往西域之道。隆冬季节,蒙古军翻越海拔4000~7000米的冰山雪岭,这是一条上千里的酷寒与死亡之路,不少人马倒在途中。经过艰苦跋涉,蒙古军进入天山山脉的阿赖山北麓,于1219年夏季突然出现在花剌子模国的费尔干纳盆地,四处袭扰。

围三阙一动中歼——蒙古军的常胜之法

从1220年起,蒙古军在花刺子模展开河中战役及阿姆河流域诸城战役。这一地区的撒麻耳干、玉龙杰赤、不花剌3个城市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都城撒麻耳干是花剌子模的战略防守中心。1219年秋,成吉思汗与拖雷率主力军,以速不台部为前锋,渡锡尔河南下,攻克和招降了沿途的数座城镇,于1220年3月包围了有“伊斯兰教罗马”之称的西域名城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

成吉思汗围攻不花剌时,采取了先紧后松、围三阙一、运动歼敌的战术:先以精锐的先锋军在不花剌的12座城门下屯营,后续部队随即包围外城四周,驱使以战俘为主组成的“哈沙尔”军摆开强盛的攻势,然后故意示弱于某处,网开一面放出守军,随后在蒙古军擅长的运动战和野战中歼灭之,以减轻攻坚战的消耗和损失。当花剌子模的大将阔克汗带领两万名守军退出不花剌城后,蒙古军紧迫至阿姆河边展开战斗。阔克汗全军被歼。

成吉思汗设计、指挥的两河及河中地区的一系列战役不仅使蒙古军攻占了大片土地,而且基本歼灭了花剌子模汗国的精锐主力部队。特别是不花剌、撒麻耳干、玉龙杰赤3城的攻取对蒙古远征军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撒麻耳干是花剌子模的政治中心,玉龙杰赤是该国国王阿剌丁母后一党军事势力的根据地,不花剌是河中地区贸易、宗教、文化集中地,其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意义可想而知。回头看,成吉思汗将西征主力军的首攻目标定为不花剌极具战略眼光。得此城既可切断东西两部的交通和援兵,又能扼控撒麻耳干与河中地区的咽喉,并可断绝锡尔河被围各城之援,恰似狼咬羊脖。仅此一招,花剌子模国的灭亡便成定数。《元史·太祖本纪》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只有10个字——“帝深沉有大略,运兵如神。”

体育画报杂志

青年文学家杂志社

中国集体经济官网

中华传奇期刊

旅游纵览杂志

现代装饰

海峡科技与产业

交通科技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