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的松鼠宝宝怎么养好松鼠过冬的食物被偷
人类是地球上最忙碌最辛苦的动物,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各种欲望总结的淋漓尽致,那个高高的五层的需求金字塔将人类压的透不过气。
人类觉得动物都是愚蠢的,没有脑子,但或许人类才是最愚蠢的,动物就生活在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一层就可以了,它们的一生只需要为食物奔波就可以了,做个简简单单的小吃货难道不幸福吗?比如松鼠就是这样的小可爱。
松鼠是一个勤劳而且懂得未雨绸缪的动物,每当冬天结束,春暖花开,松鼠便离巢而去,开始了忙碌的一年。
这个小可爱唯一的目标就是去寻找它爱吃的坚果,爪爪过于短小的它们只能将坚果塞满嘴巴,然后顶着鼓鼓的嘴巴找个没有“别的鼠”的地方把食物藏匿起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终于在冬天来临之前,它存够了过冬的口粮。
虽然松鼠冬天不冬眠,但它依然选择在冬天做一个快乐的小肥宅,毕竟大冷天的,待在洞里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舒服吗?何必出去喝那刺骨的西北风呢。
但是松鼠又没有保险的仓库,万一它辛苦囤积一年的口粮被偷走了怎么办?冬天外面粮食又少,它会被饿死吗?
其实松鼠的食物确实经常会被“无良”的人类无意间偷走,比如下面这几个例子:
女子在地洞中发现了松鼠囤积的板栗。松鼠:这是人干的事吗?
在前盖板里发现了松鼠存储的松子
松鼠:这个冬天没有给我惊喜
但松鼠是一只很聪明的动物,它很懂得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对松鼠而言,储备粮食绝对不是刨个坑埋点土那么简单。大部分松鼠会把食物放在很多个地方,比如树洞里、地洞里,还有上面那些被人类发现的地方。分散保存的策略很好地保证了它不会一次性丧失所有食物,就算是遭遇了小偷的光顾,也只会让它的冬天不那么富足而已,不至于让它食不果腹。
当然除了分散存储食物以外,松鼠其实还有其它的防盗妙招——欺骗式存储。为了迷惑“坚果小偷”,灰松鼠可能会在地上挖若干个假洞。这些洞里什么都不放,但也会被像模像样地埋好,研究表明松鼠大概有10%-20%的挖洞行为属于障眼法,如果周围同类比较多,这一比例还会大幅提高。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它还有更聪明的做法,松鼠还会根据食物的价值来权衡储藏方式。比如小颗的橡树子价值不高,丢了不心疼,经常就直接埋在树底下了。而那些大颗粒的果实就会更慎重,它会把它带到偷食者更少的离树更远的空旷地带埋起来。所以你很难想象一个吃货为了它的食物动了多少脑筋,而这又是在遭遇过多少次小偷之后才慢慢学会的。
虽然松鼠给它的食物上了多层保险,但是丢失食物依然是无法避免的,民间广泛流传着“如果松鼠发现自己的食物被偷,就会寻死”这一说法,并且关于“松鼠自杀”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说找个树杈把脖子挂上去卡死的,有说从最高的树顶跳下来的,还有说专门跑到马路上撞汽车的。
那事实真的像大家说的这样吗?松鼠真的会有“自杀”行为吗?
其实从目前已知的研究来看,这很有可能是一种误读。19世纪末,著名的社会学家涂尔干就在《自杀论》一书中就界定了自杀行为的含义。自杀,意味着“个体有意识地选择死亡”。也就是说,不论出于何种动机,自杀者在实施自杀行为的时候,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行为会导致的结果。而涂尔干认为,动物的智力还未发展到能够理解其自杀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实施自杀的途径。想象“自己将不复存在”的能力,是需要最高级别的认知能力及水平的。如果连死亡意味着什么动物都不知道,又谈何有意识地选择死亡。
而且在过去的包括松鼠以外的所有动物“自杀”的案例中,人类都没有找到动物自杀的证据,包括视频或者照片证据。所以流传的松鼠的各种自杀死法是意外的可能性更高,比如说跳树自杀,这更可能是意外或者遭受攻击而导致摔下来的;包括挂在树杈上“上吊自杀”,或许只是松鼠在树上跳动时,不小心失足卡在上面而已;而被车撞自杀更是无稽之谈,以动物的理解力会知道车能撞死它吗?这其实恰恰是因为它们不了解汽车的速度和力量来不及躲避被误撞了而已。
最后,从动机上来讲,松鼠“自杀”一说也并不成立。前面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了,松鼠有“分散存储”、“欺骗式存储”、“按价值分类存储”三重策略来保护食物,几乎不存在食物被偷完的可能性,并且很多时候,松鼠的食物一个冬天都吃不完,甚至留在地里发了牙。如果就因为一小部分食物被偷了就选择轻生,那么很明显,这种情绪化特别严重的松鼠基因最终很难被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