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宰相年薪上百万包吃包住为何有人说难当
宋朝宰相年薪上百万 包吃包住为何有人说难当?
宋朝对官员的待遇十分优厚,尤其是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待遇更好,不仅年薪上百万,朝廷还包吃包住。
据史料记载,宋朝宰相的月薪是三百贯,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津贴,比如有职钱、禄粟、厨料、薪碳、公用钱、给券、职田等。这些津贴,价值大约为六百贯。
网络配图
宋朝宰相之苦、之难当,在于他们对上要应付皇帝,对下又要应付肆无忌惮的谏官系统。范仲淹、王安石等有见识的宰相,多次发起了革除宋朝沉疴的改革变法,总以失败而告终,与宋朝的谏官系统不论是非对错,只为反对而反对的游戏规则,有着莫大的关系。
王安石变法时,被谏官们搞得焦头烂额,左支右拙,应付不暇,在无可奈何之下,“被逼”说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千古名言,彻底与谏官们翻脸。
谏官系统是整个国家监察系统的一个分支,其原本的职责在于专门纠察皇帝的过失。所以,在宋朝之前,谏官系统往往操控在宰相手里,谏官们的任命、罢免、升迁全部在于宰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不仅剥夺了宰相在朝堂上的座位,还把谏官的任免权从宰相手里夺了过来,并在历史上十分有名的“誓碑”上明文写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放在太庙寝殿的密室里,要求每一任新天子即位时,都要独自进入密室诵读“誓碑”上的誓词。
谏官们由皇帝任免,受皇帝保护,自然也要对皇帝负责。于是,在宋朝,谏官们的主要职责不再是纠察皇帝的过失,而是调转矛头,纠察起宰相以及文武百官的过失。
网络配图
加之,担任谏官者,往往都是些资历较低学问却不错,虽然年轻却很有胆量的家伙。这些人,往好了说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后生可畏,往坏了说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以弹劾宰相等大臣为能事,并乐此不疲。弹劾对了,自然声望大涨,从此一步登天、平步青云;弹劾错了,反正谏官的职位本来就很低,也不怕下岗。
正因为宋朝皇帝的支持和谏官本身的特性,所以在宋朝,谏官们总是不遗余力地指责宰相,肆无忌惮地与宰相对着干。宰相往东,他们就往西;宰相上山,他们就下水……总之,无论宰相做什么,他们就两个字:“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宋朝的宰相,能不苦吗?能不难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