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肤炎的病因,异位性皮肤炎的症状,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什么是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的病因,异位性皮肤炎的症状,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什么是异位性皮肤炎
一、异位性皮肤炎的病因
异位性皮炎病皮肤hcm.cullun.net因和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至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
该病原因之一遗传性过敏素质格外惹人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员对某些体内外物质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据统计表明:双亲皆有“异位性”表现者约70%后代也可呈“异位性”;若父母中仅一方见“异位性”则子女大致半数可见有“异位性”;然而在“异位性”病人中还有40%的父母未发现“异位性”。
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别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通常认为婴儿期似乎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期后却对吸入物过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节气候变化、精神紧张、强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
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既可以是变态反应,也有非变态反应。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获得一致结论,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对此需要今后努力实践,积极去探讨研究。
二、异位性皮肤炎的症状
一、婴儿期异位性皮炎
本型临床表现与婴儿湿疹相同,两者难于区分(详见本章第二节)。患儿可在2岁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儿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复发;还有部分病人迁延不愈,可持续发展到儿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儿童期异位性皮炎
此型多见于婴儿湿疹愈后,到6~10岁时再次发病;也可以自婴儿期持续演变而来;还有少数患者至儿童时期方始发病。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
湿疹型多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窝和腘窝。皮损表现与成人的亚急性或慢性湿疹酷似。常见为多数密集小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藓样变。
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后,皮疹表现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黄豆大丘疹、损害处干燥,陈旧皮损小而硬。病变处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自觉奇痒,以痒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继发细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可逐渐痊愈或发展迁延为成人期异位性皮炎。
三、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
异位性皮肤炎初始在脸颊及头部发病,慢慢地扩大到四肢及躯干,特别是关节弯曲部位的内外侧及身体皱折部位最容易产生。腕关节也常有慢性湿疹的现象。主要症状就是剧痒,引起反复搔抓后,局部的皮肤会出现增厚,颜色变深、脱皮龟裂,有些会造成出血甚至细菌感染。患者的皮肤多半较为干燥,对于温湿度变化的调节能力不佳,对痒的忍耐度也较低,因此在气候不稳的初春天气容易复发。每年三、四月间,早晚温差大,也就是异位性皮肤炎发作的高峰期。
身心康中医认为异位性皮肤炎主要病因是正气不足,湿邪引起。急性、亚急性发作期常是风、热、湿邪相合所致,可泛发全身,重则湿热变成湿毒,皮疹红肿,渗水不止。日久转为慢性湿疹化,多因病久伤血以致因虚生风生燥,或由脾胃虚弱,运化不作,水湿堵留,进而化为寒湿所致。
在治疗上,急性、亚急性期以袪风清热利湿为主,处方如越婢加朮汤、消风散加减;慢性发作则宜佐以养血或健脾之品,处方如当归饮子、胃苓汤加减。此外,急性期可用黄芩、黄连、黄柏、银花、连翘、生地、甘草煮水放凉后拍洗,可有效改善患部病灶及止痒。如果不喜服用药物者,亦可采用中药做成的药饼,外敷于相关穴位的穴位敷贴方式治疗。症状缓和时可搭配如紫云膏、玉红膏等涂敷促进皮肤的修复及保湿。
四、什么是异位性皮肤炎
本期病人多有婴儿期或儿童期异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损惯发于四肢屈侧、颈部、也可发生于前额、眼睑、手背等处。还偶有全身泛发者。病变较局限,皮疹多呈苔藓样变或淡红色丘疹性片块,表面可见细鳞屑附着和色素沉着。
患处瘙痒非常,往往因瘙痒剧烈而继发感染。病程为慢性经过,病性时轻时重,最终亦可逐渐痊愈。
异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经历上述三个阶段的表现,即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现婴儿期而直接进入儿童期或成人期异位性皮炎。有些患者仅有异位性皮炎表现,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还可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个别患者可伴发白内障和视网膜剥离,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肤干燥、毛囊角化、掌纹增多及皮肤白色划痕征现象。异位性皮炎易引起细菌感染或并发病毒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