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尚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手机

emily更懂育儿废掉一个小孩最好的办法

时间:2024-07-15 来源网站:丽尚资讯

前些天一位妈妈跟我说,她家女儿正在准备一个演讲比赛,学校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确定四个人为入围选手,她女儿以明显优势入围。

学校对这四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月的培训,然后通过最终比赛只选择其中一人参加市里的比赛,没想到她女儿在最后一关没有发挥好,痛失去市里比赛的机会。

女儿回来一直哭,说以后再也不要参加这种比赛了,她就知道自己肯定不能入选。妈妈和女儿聊了很久,但女儿一直都很沮丧,不能从坏情绪中走出来。

如果她是你的孩子,要怎样来引导她?要不要去帮助孩子将挫败感抛得远远的,告诉她“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么点小事不值得难过”“有什么可哭的,这么大羞不羞”,或者安慰她、取悦她,让她开心起来,说:“女儿,不管怎样,你在我心里是最棒的!别想这个了,妈妈请你吃大餐。”

面对这种情况,哪种方式可能帮助孩子?实际上,上面的这些宽慰方式不但没有用,而且还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这些宽慰方式的共同特点是,我们不认同这份挫败感,我们想用熟悉的办法去赶跑它,或者去掩饰它。

如果家长这样做,孩子内心与这个挫败感伴随而来的“无能感”就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而且被压抑到潜意识以后再碰到同样的问题时,她总能体会到这份无能感,想逃避。这份无能感很要命,很多成年人得抑郁症都是源于对这种无能感的恐惧。

所以,真正给心理带来打击的常常不是事情没做好产生的挫败感,而是我们对挫败感的不认可而导致的对自身能力的不认可。

挫败感是什么?挫败感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情感,是我们很渴望得到一个结果或一种状态,但却没能得到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当我们去对这份挫败感进行分析时,一定能够找到这个挫败感下面藏着的“渴望得到”的力量。

当孩子体会到挫败感时,父母如果急于保护孩子,让他们远离挫败和焦虑,就会剥夺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而产生征服感的机会,会让他们没法体会到“心流”状态。“心流”是积极心理学里的重要概念,是指那种将个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

在这种感觉下,个体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内心体会到最大的幸福。心流如何获得呢?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塞利格曼指出,跨越挫折是心流产生的重要因素。

当挫折感来临的时候,我们不但不能压制和掩盖它,还要去认同它,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方法去克服,才能体会到全然投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才能在完成任务时体验到征服感,形成真正的信心。急于缓和挫折,未到时机就解除焦虑和逃避巨大挑战都会妨碍心流的产生。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和挫折感相处?我们要用到张国维博士提出的“情绪三明治”法:先谈情,再说爱,最后讲理。

“先谈情”,就是认同当前的情绪,共情。这时要对孩子说,“嗯,你觉得自己讲得不够好,心情真的会很低落,很沮丧”,让孩子觉察到内心有一种无力的感受,然后静静地和自己的这份情绪待一会儿。不要急于去让孩子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当孩子的这种情绪被接纳,得以表达后,就会慢慢平复下来(情绪是流动性的),这时—就像那个演讲被淘汰的孩子,她的内心想要讲得更好的决心才会开始冒出来起作用。

“再说爱”,这就是要让孩子看到内在的力量和以往成功的经验,来让自我的能量变强大。家长可以对她说:“嗯,我看到你真的很用心,很想做好,这些天你练习演讲时,很注重通过故事来阐释你的观点,这样确实能与听众产生共鸣,我欣赏你的这种风格。”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说出她的练习成效,孩子的内心就能体会到很强的力量感。

“最后讲理”,要找到原因,找到方法。和孩子一起探讨:这次有哪些问题之前疏忽了?下次可以在哪些方面提高?问完这些问题,孩子的思路立刻就打开了,她不但不会再沮丧和挫败,反而会产生很强的力量,她会恨不得赶快参加下一次演讲,来看看自己提升的效果。

当孩子有挫败感时,过早地出手保护,让他远离挫败感,会让孩子习惯逃避挫败,而产生无能的感受,妨碍心流的产生。这时,要使用“情绪三明治”法:先谈情,再说爱,最后讲理,去正确引导孩子。只有孩子经历了挫败、心情沮丧以及不断尝试直到成功时,孩子才会产生征服感。

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外医疗中介咨询网站

安德森医院 治疗费用

临床医药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