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小细节育儿9个育儿小细节被绝大多数父
年轻的父母常常认为,平时只要自己时刻盯紧孩子,不让他接触到危险的东西就会太平无事。但是,熊孩子们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事故更是防不胜防的!一不留神,灾祸就可能降临。
下面是平时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让宝宝致命的9大因素,家长们一定要耐心看完哦。
1、把宝宝单独留在浴缸里
多数父母是不会无缘无故将宝宝单独留在浴缸里的,可是统计数字却告诉我们,溺亡的婴儿有一半以上是发生在自家的浴室里的!就在父母签收一个快递或者去接一个电话的短短几分钟,孩子便淹死在浴缸里。在10厘米深的水里,只需1分钟,婴儿就可能会淹死!
【正确做法】
绝对不要让宝宝单独留在有水的地方!宁可不接电话、不开门,也绝对不要将宝宝单独留在浴缸里!马桶盖上装安全扣,把水桶和脸盆里的水全部倒干,并且养成习惯。
2、给宝宝吃不安全的食品
食品常常是造成婴幼儿食道梗塞的主要凶手,最常见的是那些又小又圆、又硬又粘的食品,因为它们很容易造成梗塞。譬如:坚果、葡萄、硬糖、胡萝卜、南瓜籽等等,甚至一小勺花生酱也会让年幼的孩子发生食道梗塞。3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发生食道梗塞,因为他们的食管很细,而且这个年龄的孩子尤其喜欢把任何东西都放入嘴里。
【正确做法】
把食品切碎,让宝宝坐着吃东西,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吃。宝宝吃东西时不要逗乐!绝对不要吃那种又小又圆、又硬又粘的食品。
3、使用太柔软的床上用品
1岁以下的婴儿,窒息是意外死亡的最大杀手,其中60%是发生在婴儿睡觉的时候。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脸埋入柔软的枕头、被子、垫被和长毛绒玩具里,盖住自己的鼻和嘴,造成窒息。
【正确做法】
孩子睡觉的地方,无论床还是沙发,都应该拿掉任何物品!被子的下端最好压叠在床垫下,被子只盖到宝宝的胸口,这样,宝宝就无法把被子拉过头顶,把自己的嘴鼻盖住。寒冷的冬天,可以给宝宝添加暖和的连衣裤,但不要在被子上再加被子。
4、边喝热饮,边抱着宝宝
你很想喝热咖啡、热茶,却不想放下已经睡着的宝宝,结果,一不小心,打翻了咖啡,烫伤了宝宝。这样的烫伤是婴儿最常见的烫伤。宝宝的皮肤很娇嫩,即使大人喝不太热的咖啡和茶,也可能烫伤宝宝的皮肤。
【正确做法】
喝咖啡时,一定把宝宝放下,两者只能取一。就算杯子有盖,也不能马虎!有时候大人不留意身体晃了一下,或者脚下不小心绊了一下,会本能地握紧杯子。于是,热咖啡热茶就会泼出来,把宝宝烫伤。
5、热水器的温度过高
在儿童烫伤中,有1/4是被洗澡的热水烫伤的!而且,被洗澡热水烫伤的一般都比较严重,面积大,死亡率比较高。不少父母忽略了热水器的温度,“反正放水的时候我会调节水温。”但是,你难免有疏忽的时候。调低热水器的水温,可以确保宝宝洗澡时不被烫水烫着。
【正确做法】
给宝宝洗澡时,把家里的热水器的温度调在50℃以下,或者中低档。
6、常常使用婴儿学步车
宝宝坐上婴儿学步常常会在房间里横冲直撞,磕头碰脑,甚至从楼梯口摔落。仅2014年,美国就有6400个婴儿因为使用婴儿学步车而受伤,平均每年有2例死亡,50%以上发生在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在学步车里,孩子1秒钟可以滑行4英尺,大人猝不及防。
【正确做法】
抛弃学步车,改用固定的婴儿围栏。如果一定要使用学步车,应该选择大一些的,确保它不能通过门框。
7、忘记妥善收好客人的包
来客的包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包里可能有各种东西:药片、化妆品、香烟等等。而客人的包常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在孩子误吞药片的事故中,有1/4是由来客包中的药片引起的,最常见的是拿了祖父母的药片。大多数老年人的包中总会放上各种各样的药片。
【正确做法】
请客人把他们的包放在冰箱上,或者锁在柜子里。提醒他们特别收妥药品,包括成人维生素。
8、让宝宝坐在汽车的前座,把汽车座椅面朝前放
车上的安全气囊,能够拯救成人的性命,但是它强大的冲击力则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危险。开车时,父母总希望能从后视镜里看到宝宝,以便哄着他。但是,宝宝必须脸向后坐在婴儿汽车椅上,直到他有1岁上。因为,1岁以下孩子的头占全身的比例很大,万一发生汽车碰撞,他的头会猛烈向前冲,颈椎受到伤害。
【正确做法】
12岁以前的孩子只能坐在汽车的后座!1岁以前的宝宝只能面朝后坐,以避免发生颈椎伤害的事故。
9、特别警告——要尽早给孩子介绍消防队员
一旦发生火灾,孩子会惊恐万分,他从未见到这么多的烟雾,烟雾报警器的声音尖锐刺耳,外面消防车的声音也很响。这时,一个陌生人像外星人一样突然从烟雾中冒 了出来,穿着很厚的制服,带了一只头盔,还举着一把斧头,这个形象会把孩子吓坏。在火灾中死亡的孩子很多是因为害怕而躲避消防队员,他们被发现时多半死在壁橱里或是床底下!
【正确做法】
孩子1岁后,可以带孩子到附近的消防站去参观一下。测试烟雾报警器时,让孩子在一旁看着,使他习惯报警器发出的声音。孩子大一些,应该排练一次火灾逃生。告诉孩子逃跑的路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