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尚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数码

亿嘉养生中医养生亿嘉安康大学堂中医养生为

时间:2024-04-28 来源网站:丽尚资讯

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食怎么能代替药?王药师讲堂

现代农业研究网站

祖国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单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理。古代名医扁鹊也认为饮食调理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至宋朝《太平圣惠方》中列出了对28种疾病进行食疗的具体方法:如水肿病人食黑豆粥,咳嗽病人食杏仁粥,明确了饮食的治疗学意义。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已设有"食治"专篇,收载药用食物154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

康颐杂志社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食物的客观效果与中药药物有相似之处

葡萄酒编辑部

,在《本草》等古籍中也记载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煎熬。复方中药就是发挥综合多种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这和中餐采用多种食物原料烹饪,使用不同比例搭配的多种食物发挥营养成分的综合协调作用如出一辙。

在古代人类就对坏血病很熟悉,欧洲有关坏血病的记载始见于13世纪十字军东征,1498年Gama号船绕好望角航行时,160名船员中有100名死于坏血病。患者牙眼出血、牙齿松动,有一点外伤就很难治愈,病人越来越虚弱终致死亡。

16-18世纪这种病流行于经历长时期航海生活的人群中,坏血病是因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所致。由于这种病人体表被轻轻一碰就会出血或出现紫癜,所以才被称为"坏血病。有趣的是中国古代的远洋船队却没有坏血病的记载。

从明代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史料中了解到,在当时中国船队的食谱中包括有用新鲜蔬菜制作的"泡菜"和黄豆芽以及饮料绿茶。中国船员正是食用了富含维生素C的上述食物才奇迹般地免遭坏血病的威胁。这不仅是中国传统食物综合营养功能的生动体现

小说月刊网站

,也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深厚的科学内涵。

有不少中药人们也常当作食品来服用,如枸杞子、首乌粉、薏苡仁、金银花、山药、茯苓等。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当作食物,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的效果。所以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例如牛肉作为食品能补脾胃益气血,古代医家就把牛肉的功效与中药黄芪划上等号。《韩氏医通》就曾直言:"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羊肉甘温益气补虚名医李东垣认为:"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将羊肉之功与人参并列。近代也有学者将海参狗肉的功用比作红参;五杂解云:海参其性温补,足底人参,故曰海参。民间还俗称鹌鹑为"动物人参"。将鸡肉(或乌骨鸡)的功效比作党参等。

古人还常将一种食品的食疗功效比喻为一副中药复方的名方。如清代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西瓜能解太阳阳明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将西瓜比作清热名方"白虎汤"。清代名医王孟英曾说:"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他将甘蔗汁的功用比作益气滋阴的名方"复脉汤"。梨甘寒生津润燥止渴。

而中医方剂中将食物列入处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粟即小米(胃风汤)粳米(白虎汤麦门冬汤),蛋黄(黄连阿胶散排脓汤)豆豉(栀子甘草汤),红小豆(小豆瓜蒂散,红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大豆(大豆散黄卷散)白扁豆(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