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脚痛疾病有哪些 跖腱膜炎的病因是是什么
引起脚痛疾病有哪些 跖腱膜炎的病因是是什么
一、什么是跖腱膜炎
跖腱膜是足底的深筋膜,其主体起自跟骨结节向远端行至各足趾的近节趾骨,由纵行的纤维组成,可保护足底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和关节,并提供足底某些内在肌的附着点,同时帮助维持足纵弓。跖腱膜炎主要表现为足底跟部的疼痛,其好发于中年人群,患者年龄多为40~60岁,且大多数人体重超重。跖腱膜炎通常发生在跟骨内侧结节处,为伴有跖腱膜退变和轻微撕裂的牵张性骨膜炎。其次可能同时累及邻近结构,如足跟内侧神经及支配小趾展肌的神经。偶尔会出现原发性小趾展肌神经及足跟内侧神经感觉支的卡压。部分跖腱膜炎患者伴有跟骨骨赘,但目前尚无法确定跟骨下骨赘和跖筋膜炎中跟骨下疼痛的关系,因为骨赘位于趾短屈肌的起点而不是跖腱膜处,且跟骨下骨赘患者中仅有39%有跟骨下疼痛的病史,表明骨赘与疼痛间仅仅有微弱关联。
二、跖腱膜炎的病因是是什么
跖腱膜炎常见于运动量较大者或者身体负荷过重者,此类人群在步态推进期其跖腱膜承受的牵张应力增大,故容易发生劳损。许多跖腱膜炎患者存在由跖腱膜和跟腱挛缩造成的背伸受限。由于跟腱紧张而导致的背伸减少增加足的旋前,继而增加跖腱膜的负荷,致使在正常运动水平也出现过度使用的症状。高弓足和扁平足均有易患跖腱膜炎的生物力学指征。在有发展成扁平足畸形倾向的柔软足中,在步态推进期,绞盘机制增加了维持足弓稳定的应力,导致跖腱膜的跟骨起点处受到牵张。而高弓足在步态周期中足跟着地期由于后足外翻不足造成吸收冲击的能力下降,致使足跟部应力过高。足底结构一旦发生炎性变,它们会在患者夜间睡眠时处于紧张状态,而使足、踝处于跖屈位置。当患者起床后开始以足踝中立及背伸位行走时,挛缩组织因被拉长而产生疼痛。尽管对跖腱膜炎的确切成因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但活动受限及足部外形改变是肯定的致病因素。
三、跖腱膜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足跟疼痛为主要症状。多为单侧发病,但也有多达15%~25%的患者双侧发病。患者一般有逐渐起病的疼痛,而无急性创伤史。疼痛多发生于足跟的足底内侧面,不伴有远端放射痛及感觉异常。有近侧或远侧放射痛、麻木或感觉异常提示有神经卡压或腰椎管狭窄。晨起时疼痛尤其剧烈,但是当患者开始行走及牵伸足底结构后,疼痛常常减轻。典型病例其疼痛随日间活动的增多而加重。也有患者主诉在久坐后站起时突然出现疼痛。对于重症患者,会出现“防痛步态”,患者会说每走一步都有疼痛。跖腱膜的急性撕裂见于创伤或多次注射类固醇药物后,通常表现为足底痛性弹响或断裂声后,出现急性发作或加重的疼痛、肿胀、压痛。对于足跟内侧压痛的患者,其支配小趾展肌的神经遭受压迫,被证明是诱发疼痛的原因之一,压痛点位于外展肌起点远侧而非足跟跖侧。
四、引起脚痛疾病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下肢症状常与走、站有关,有的病人表现为持续性痛麻,症状重者影响行走活动,严重者下肢瘫痪,专家提醒腰椎间盘突出要及早治疗。针对椎间盘突出症及早治疗,不单单为了减少症状对患者的折磨,也是为了防止突出的椎间盘的继发改变产生更多更严重的症状。
一、跖底痛:多见于身体虚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发生。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身体过度虚弱或长期卧床,维持脚弓的韧带逐渐松弛,致使无力维持脚弓的形状,使脚部的跖骨下陷,脚底板的肌肉出现疲劳。防治的方法是经常将五指并拢屈曲,以五指尖和脚后跟着地走路坚持锻炼下去,使脚弓早日形成便可减轻。也可在鞋底的中间钉上一块1厘米高、2厘米长、3厘米宽的硬橡皮垫。走路时脚心卡在硬橡皮垫上,使身体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即可减轻跖底痛。
二、趾外翻: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主要表现为行走或站立时,脚趾疼痛,拇指端明显向小指倾斜,趾跖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增厚,这种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防治的方法是穿松紧合适的鞋,夜间睡觉时可用特制的小夹板固定拇指,尽量使外翻的拇指回到中立位,病情严重时需用手术治疗。
三、腱膜炎:老年人的跖腱膜弹性较差,功能降低,如果剧烈跑跳、长时间走路以及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容易发生炎症。防治的方法是老年人不要剧烈跑跳,多用热水洗脚,平时尽量踮着脚尖走路,病情严重的请医生用强地松龙配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四、跟腱周围炎:跟腱及其周围的组织,因外伤、过度摩擦或长期劳损易发生无菌性炎症,尤其是穿着又小又硬的皮鞋,鞋后跟反复摩擦跟腱时,更容易发病。防治的方法是换上宽大的软帮布鞋,少走路,多用热水烫脚后跟,休息几天便能治好。
通过这篇文章对于什么病可以引起脚痛的介绍,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引起脚痛的疾病主要有三种,对于这三种情况,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好好的进行预防,这样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及时的预防脚痛的发生,也可以避免细菌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