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总唱歌这是啥毛病
肚子总“唱歌”这是啥毛病
老王几年前在外出差时闹过一次肚子,结果就埋下病根了。总放臭屁,大便也不怎么好,每天排便感不强,肚子总是叫;特别是晚饭后肚子还容易胀气,但胃口一直很好。另外,牛奶不能喝,一喝症状更厉害。因为这个原因,人也消瘦了。这该怎么办啊!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这位患者所提到的肚子总是叫,在医学上称为“肠鸣音”。闹过一次肚子(医学上称为急性肠炎)后出现这种“肚子唱歌”的问题,排便不成形、常放臭屁,且喝牛奶后可加重,极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了,医学上管这个叫肠易激综合征。
这个病很常见,每10个人里就有1~2个有这种问题,中青年人更多见,男女比例是1:2。引起肠易激的原因很多,比如胃肠动力不好(如梗阻、便秘等),精神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肠道感染或肠道菌群失调,某些食物不耐受等等,都有可能。
肚子不舒服掐指算算多久了
是不是肠易激,可以对照这个标准——在过去的6个月中,至少3个月都有肚子不舒服或肚子疼的感觉,是不是连续的都算。如果已经不舒服这么久了,那么再看看你是否有下面的症状。
1.便便之后,肚子不舒服的感觉就好多了;
2.大便次数跟以前不一样了,比如以前一天便便1~2次,现在变成3~4次了;
3.大便形状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便便变得软塌塌的,或者像水一样的,或是黏液便。
如果上面这3个症状里您有2个,就建议您找医生判断一下是不是肠易激了。但是,确定是不是肠易激,还要先检查是不是有其他疾病,引起了这些症状,然后才能诊断。
听歌识肠病有人咕噜,也有人叮当
其实,听一听肚子“唱歌”,也能大概猜一下是什么病。在医学上,肠鸣音是指肠子在蠕动时,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跟着一起流动,产生的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说白了,就跟一个塑料瓶装了一半的水,摇晃起来会有声音一样。
1.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为4-5次/分钟,休息时稀疏而微弱,耳朵贴着肚子或者用听诊器才能听到,而吃饱饭以后,声音会频繁、明显一些,可能会直接听到。(你没有看错,吃饱饭肚子也会叫~~~)
2.当肠鸣音大于10次/分钟,音调不是特别高,说明肠子蠕动增强,叫作肠鸣音活跃。饿了、急性胃肠炎、吃了泻药、胃肠道大出血时,肚子会这样叫,这时声音直接能听到,常拉肚子的人会比较熟悉。另外,甲亢性肠病、糖尿病性肠病也会有这种声音;
3.若声音响亮、高亢,甚至是叮当声,或像金属相撞的声音时,称为肠鸣音亢进,多见于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
4.当肠鸣音明显减少至低于正常,或数分钟才听到1次,称为肠鸣音减弱,多见于老年性或习惯性便秘、腹膜炎、低血钾、胃肠功能低下、甲减性肠病等;如持续3-5分钟仍未能听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多见于麻痹性肠梗阻。
肚子“咕咕叫”吃点什么药?
肚子“唱歌”的原因很多,若患者胃口良好,但有消瘦,那么最好做一下便常规检查和便潜血试验,再抽血查查甲状腺激素和血糖,有条件的还应做一次肠镜,首先要排除肠梗阻、甲亢性肠病、糖尿病性肠病等疾病导致的肠鸣音。
若这些检查都正常,就可以对症治疗,选择一些缓解腹痛、腹胀和腹泻的药物,比如匹维溴胺、奥替溴胺、曲美布汀等等;
若腹痛腹泻明显,药的种类就要相应增加,比如缓解腹痛的颠龙合剂,止泻药的蒙脱石,调节肠道菌群的双歧杆菌制剂等。如果还有失眠、焦虑,也可以加一些抗焦虑和抑郁的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有的患者症状已经消失了,但仍能听到自己的肚子在“唱歌”,或放屁较多,可能是因为患者过分关注这个事儿导致的,其实肠道功能已经恢复正常了。若是便秘患者,经治疗后,肚子“唱歌”多了,则说明肠子开始运动了,是向好的方面发展。
肚子爱“唱歌”什么不能吃?
最开始提到有些患者不能喝牛奶,是因为这部分人的肠道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而且牛奶也易产生气体。据英国报道,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不耐受的食物依次为麦类、乳制品、咖啡等,因此患者对自己的饮食还是要多加控制的。
一般而言,患者要避免一些产气(如奶制品、大豆、马铃薯、洋白菜等)、冷冻或刺激性强的食物,饮料或味道浓烈的调味品,如果吃了什么会让肚子“唱歌”,就不要吃了;如果腹泻,更应低蛋白、低脂肪、低或无乳糖饮食,少吃高纤维食物。
若出差在外,应注意饮食,一般不要尝试新的食物(是指平常未吃过的食物),即使要吃,也要尽量少,应选择平常吃过并不会引起肠胃不适的食物,还要带上一些药,必要时服用。
吃药也要注意,因为有的药会引起类似肠易激的症状,比如镇痛类的芬必得、消炎痛等;还有一些药,吃了以后会诱发肠易激,比如一些抗生素、抗酸药,还有冠心病人常用的心得安、倍他乐克等。
肚子唱歌了,揉一揉也会好一些:比如大便比较烂,可逆时针缓慢按摩脐周,每次10分钟;便秘的,则可顺时针缓慢按摩脐周,每次10分钟,不妨试用一下。
其实,肠易激综合征是能够治好的,也不会癌变,各位肚子“唱歌”的患友要有战胜它的信心,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 上一篇:粉碎性骨折吃什么好怎么诊断粉碎性骨折
- 下一篇:腹泻用药的五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