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尚资讯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艺术

三国有两位振武将军他们分别是谁呢

时间:2024-02-21 来源网站:丽尚资讯

三国有两位“振武将军”,他们分别是谁呢?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军,吕布担任的奋武将军等,都是常见的杂号将军。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振武将军”,自然也是一个杂号将军。值得注意的是,在汉末三国时期,振武将军是一个比较少见的杂号将军,也即只有两人曾担任这一官职,分别是割据扬州的刘繇和出自曹魏的孙礼。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刘繇

首先,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郡牟平县(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一带)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早在东汉末年,刘繇被举为孝廉,拜郎中。兴平元年(194年),朝廷命刘繇接替陈温为扬州刺史。扬州刺史的驻地本在江北的寿春,但当时战乱不断,淮南一带已是袁术的势力范围,将军吴景、孙贲将刘繇迎接到江南的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才使其得以在扬州立足。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魏明帝临终之际,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当然,对于资历不够深厚的曹爽,魏明帝曹叡认为还应该有良将来辅佐,又让曹爽在病床边接受遗诏,任命孙礼为大将军长史,加授散骑常侍。孙礼为人诚信磊落,刚直不阿,曹爽认为他来辅佐自己多有不利,就让孙礼改任扬州刺史,加授伏波将军,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对此,在笔者看来,曹爽亲小人,远贤臣的行为,自然为他败给司马懿埋下了伏笔。换而言之,如果曹爽可以重用孙礼等贤臣,司马懿也不会有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机会。

曹芳在位时,匈奴王刘靖势力渐强,鲜卑族又屡犯边境,于是朝廷又册封孙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持节,并封为护匈奴中郎将。因此,和扬州牧刘繇一样,孙礼也曾被封为振武将军这一官职。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成功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在高平陵之变后,孙礼才得以重新担任朝廷官吏,被司马懿征调为司隶校尉。孙礼在其任职过的七个郡与五个州里,均能建立威望,有显著的治绩。在此基础上,孙礼迁任司空,封大利亭侯,获邑一百户。嘉平二年(250年),孙礼病逝,谥为景侯。在孙礼去世后,他的后人孙元继袭其爵。

石化技术编辑部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明日风尚期刊

饮食保健杂志社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官网

地产官网

喜剧世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