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纺织电器维修新疆阿克苏从沙进人退到
来源:工人日报
图集
新疆阿克苏累计完成治理荒滩戈壁和植树造林238.48万亩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荒滩变果园、戈壁成绿洲、城乡空气质量逐年好转、人均绿地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湿地游园随处可见……位于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克苏地区近年来投资30多亿元,出动干部群众上百万人次,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今,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近4万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治理荒滩戈壁和植树造林238.48万亩。
薪火相传绿化家园
今年秋天,地处阿克苏市东北部的柯柯牙果园又是一派丰收景象。“几十年前,这里还是戈壁荒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已经变成农民增收的‘聚宝盆’。”阿克苏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李新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柯柯牙,维吾尔语意为“青色悬崖”。30多年前,这里沟壑纵横,经常发生的沙尘暴令阿克苏人苦不堪言,阿克苏军民掀起了一场持续几十年的荒漠绿化大会战,实现了“人进沙退”“绿进沙退”。从原始贫瘠的盐碱地到瓜果飘香的绿洲果园,从风沙蔽日、戈壁荒原到绿色林海,如今一幅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画卷在西部边疆徐徐展开。
一有时间,阿克苏地委办公室干部黄椿枫都会开着车去柯柯牙看看,看钻天的白杨、听林涛的声音,每次去感受都不一样。1998年,黄椿枫的父亲去世,作为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的第一代参与者,老人去世前唯一的要求就是让自己长眠于柯柯牙。
“父亲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我们把他的骨灰撒在柯柯牙,母亲离世后也是如此。”黄椿枫说,从父亲那一辈起,阿克苏的荒漠绿化工程就没停止过。荒漠变绿洲,改变的背后承载着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巨大的付出。如今,柯柯牙已是绿树成荫、果香满园的增收宝地。
如今,阿克苏地区已呈现以柯柯牙为原点,1737万余亩森林遍布地区全境,国土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6.8%提高到目前8.8%;风沙天气由30年前的100多天降至如今的30天,优良天数达到35.8%;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一年接着一年干
“只要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戈壁荒滩早晚都会变成绿洲。”这是今年春季植树时,阿克苏地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干部王明华的一番话。 王明华今年即将退休,可在植树造林的路上,他一次都没落下。王明华见证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带来的变化。
据了解,阿克苏地区在开展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项目建设的同时,利用春秋两季,在各地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把线拉直一些,埂子不能打歪”“来,你扶着树苗,我来填土”。每年的植树现场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干部群众用辛勤的汗水精心种下每一株树苗。
刚入职不久就积极报名参加植树造林,来自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片区管委会南苑社区的干部宋凯在植树中磨破了手,但他仍咬牙坚持;巾帼不让须眉,虽然是女同志,但来自阿克苏工务段的干部马亚琴,在植树中一点不输男生,和同事合力种下一株株树苗;从拿笔杆子到拿铁锨,地委办公室干部杨倩顶着烈日,直至完成植树任务才离开……
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监测数据显示,阿克苏地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由2014年的10.12万平方公里减少到如今的6.1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占比由77%下降为46.99%。
“现在果园里绿油油的”
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特色林果业发展,如今,阿克苏不仅建设成为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而且还探索出一条经济生态并重、以林养林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道路,而特色林果业也成为广大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阿克苏市红旗坡片区管委会红旗坡社区果农杨芝玲告诉记者:“我家的苹果注册了商标,通过线下线上两种途径销售,去年收入30万元以上。”义务植树34年,从过去种生态林到如今种植经济林,身为红旗坡片区管委会苹果园社区的果农王永福既收获了绿色又收获了财富。
“以前这里全是荒滩,现在果园里绿油油的,每天出门转一圈,心情特别舒畅。”王永福说,如今的一切,均得益于发展特色林果业给果农带来的实惠。如今,阿克苏林果种植面积达45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244.16万吨,产值141.79亿元,林果产业成为阿克苏地区改善生态环境、推进脱贫攻坚、带动乡村振兴的新经济增长点。(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刘红文 徐龙)
责任编辑: 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