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育儿法教学育儿从冰山模型说起
大家对冰山模型都不陌生。简单说来,冰山理论认为,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和知识技能都只属于冰山的表层,水面以下看不见的大部分是人的通用能力,以及价值观、品质与动机等。
冰山模型的第一部分——知识与技能。
知识,就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的认知与经验,如会背《静夜思》、会算小数乘除法等等,包括一个手势的意思等等。
技能是指具备的某种专门技术,比如会骑车,会滑轮,会英语单词等等。
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现在孩子都处于学知识涨技能的阶段,容易看得出来孩子学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所以称其为冰山上的部分。
如果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总是觉得无从下手、力不从心,产生逃避和抗拒,很可能就是孩子的知识技能与现阶段的学习要求不匹配。如今火热的教培市场针对的就是知识的习得,及形体、艺术相关技能的提高。
第二部分,能力
冰山模型中间的要素是能力,指的是通用能力,比如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等。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否,是可以立刻可以判断出来的;相对来说,通用能力的鉴定一般需要相对长一些的时间,如判断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就需要一段时间。
能力之所以通用,在于能力适用于任何领域,只要掌握,就能够迁移的。
如果能力缺失,在学习中可能就表现为学习效率的低下,面对全新或复杂问题无从下手。能力的培养周期相对会长一些。
第三部分,价值观、性格、动机
冰山模型最底层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等因素。这些要素在成年之后就很难被改变,它们受基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等等的影响。
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各底层因素一般都处在形成与稳定之中,年龄越小,培养的时间越多,越容易塑造。
理解了这个模型,我们就可以分析了,如今孩子的学习生活出现的状况,到底是哪一因素的问题而形成的。具体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收集、整理孩子学习情况。
首先,可以查看孩子平时的各科作业情况、测验考试情况。第二,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上课整体状态。第三,观察孩子平时做作业时的行为表现。最后整理出“值得赞赏”与“需要提高”两部分。
第二步,与孩子沟通,突出亮点,寻找不足。
家长把自己整理的内容,一一与孩子沟通,看看有哪些是孩子没发现而家长提出来的亮点,有哪些是家长没发现而孩子提出了的观点。通过充分的交流,完善孩子“提高手册”。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尝试与孩子沟通了,但孩子总是敷衍了事,要不就是十问九不知,家长一下就火大了,致使每次都沟通失败。这个问题,在笔者另一篇文章作了详细的探讨,大家可以参考。这里说明,沟通需要做到的关键是平等与同理。
第三步,制定目标,完善措施。
面对不足的地方,利用前文的冰山模型分析,原因是在于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还是思维能力的欠缺,抑或是动机不足等等。针对不同的成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形成目标与行动指南。
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以“孩子为中心”来进行的,时刻表达出“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的意愿,充分吸取孩子的意见与建议。
第四步,执行计划,适时调整。
执行是最难的一步,多少宏伟的目标都搁浅在日常的行动之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按照计划一步步推进,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和计划。这里有个小贴士,可以设置一个每天的互评表,与孩子相互评分,看看谁的得分更高。
我们平时看孩子的表现,大都是冰山表层,比如ta这个题目做得不对、做事拖拖拉拉的,可最终影响孩子学习和生活能不能感觉好、是否有成就感,其实是很多隐形要素所决定的。以上的内容,其实是提醒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价值观、性格特质和动机等底层因素,要求我们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我始终同意一个观点,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镜”,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90%以上都可以在其父母中找到原因。搞明白“我要成为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榜样”,比“我应该如何培养理想的孩子”,要重要得多。毕竟,家长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