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病的病理有哪些风湿免疫疾病的症状
风湿免疫病的病理有哪些 风湿免疫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一、风湿免疫病的病理有哪些
风湿免疫病发病机理相当复杂,各种风湿病的免疫病理损伤及组织器官类型也不一样,其自身免疫机理也不尽相同,上述变态反应的分型方法并不能全面概括免疫损伤机制的所有类型,但共同点为免疫调节缺陷,特别是特异性免疫调节缺陷在各种风湿病中普遍存在。
1.精气亏虚,邪自内生风湿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方面。因为正气包括精气血津液。人体内组织器官是这些物质存在的场所,它们有抗御邪气,驱邪外出的能力,以及自身调节控制的适应能力和病后的修复能力。也就是说正气是人体保持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各种物质,其中精是人体正气之本,正气是否充沛,与精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精能化气、化血、生神。精气充盛,则脏腑健壮而气血津液化生有源,气血津液运行和代谢正常,则正气强盛,若精气亏虚,正所亦衰,抗病能力也随之低下,不仅外邪容易侵犯人体,而且人体内还会产生各种病变。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正虚邪侵则发病当人体正气不足或相对虚弱,邪气可乘素体之虚或乘一时之虚而侵犯人体,《素问。痹论》说:“大经空虚,发为肌痹”。发病部位多是虚处受邪,有在筋骨筋脉者,有在脏腑者,病位不同,病证各异:《灵枢·刺节真邪》说“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孪。搏于脉中,则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则为热,阴胜则为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引文说明了虚为发病之本,而疾病的发生均由邪气引起,无论是外来的或内生的邪气作用于人体,应根据临床表现作为辨证的依据。
发病的表现主要分为随感即发的急性发病,如六淫、疫毒等;另一类为慢性发病,如饮食失度、劳累、情志郁久或微邪积聚逐渐成疾,外伤瘀久而不散等。
邪气侵人的途径主要为皮肤或口鼻。从皮肤而人者,一为皮肤腠理疏松,不能阻隔邪气入侵,二为皮肤肌肉的卫气的防卫抵挡功能减弱,皮肤肌肉是邪气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在内主要由于肺卫气虚,抗邪能力减弱,及营卫不和,致汗孔开合失司,导致六淫外邪从皮肤入侵,发为风湿病。<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说白虎历节病的病理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从口鼻而入者,如疫毒、饮食所伤,可直中脏腑,<灵枢·五邪》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这说明邪气深入内脏后的病情较为深重。
3.人体素质与发病人体体质有强弱之分,又有男女老幼之别,以及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各不相同,故对发病与否及发病的情况影响较大,可以表现在人体对外邪的易感性、耐受性以及邪气入侵后的从化、易病部位等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类型,如偏阳质的人,功能活动及精神状态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自我特性;偏阴质的人,功能活动及精神状态具有偏于不足、偏寒、多静等特性。体质的偏倾说明脏腑气血各有偏盛,对病邪有易感性,病变后的病证随体质而变化,以及对病邪的耐受性等。如偏阳质的人易感风、暑、热邪,受邪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易化燥,而耐寒性较高,感受一般寒邪不发病,或稍有不适可自愈,而遇热邪却易病,甚至可直犯阳明。临床常见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表现;偏阴质的人,易感受寒湿邪气,受邪后多表现为寒湿之症,耐热性较高,而感受寒邪却易发病,甚至可直中三阴,临床易见阴性、阳虚等病症。<医宗金鉴>说:“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齐也。”这是因为体质不同,代谢各异所致。
二、风湿免疫病的病因有哪些
1.意外创伤。人们在工作,运动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发生意外创伤。如工作中的腰扭伤,运动中的摔伤,老年人,小孩的意外跌倒,都可能是引发风湿病的外因。
2.居住环境及工作环境潮湿。很多风湿病患者都曾住在地屋或潮湿的环境中,这对于体弱多病,“血沉”速度较快的人来说,只要有一点扭伤,过劳,甚至感冒都可能诱发风湿病。据专家统计,100例类风湿患者中,因居住环境潮湿诱发者占27%。所以,居住环境潮湿是诱发风湿病、类风湿病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体弱多病。中医认为,体弱多病者免疫功能差,经常感冒,发烧,极易引起体内白细胞增加,血液检查,“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单位升高,炎性反应十分敏感。如治疗不及时,就会转为经久不愈的慢性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
4.妇女怀孕和“坐月子”常用冷水与过劳。妇女在怀孕时身体会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血容量增加和纤维蛋白原增加,二是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盆骨韧带松弛、驱干及肢体肌腱、韧带弹性下降、关节襄松弛、肌肉力量减弱,极易受到损伤。这时如过于劳累或长期使用冷水,就会形成”月子病“和”产后风寒“。妇女患风湿病多是由此而引起。
5.长期与水打交道。长期与冷水打交道可能引发风湿病。
6.血液质量差引起微循环障碍。由于种种原因,人体的血液会引起病变,造成血液浓度大,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下降,血红细胞沉降速度快,极易堵塞变窄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的微循环障碍。当某关节或多个关节出现大量毛细血管堵塞的状况,关节蘘及关节周围因缺乏营养和氧气而产生无菌炎症。进而造成骨关节病变,患上风湿病。
7.遗传因素。据风湿病专家统计:风湿病有一定的遗传性,大致17%的风湿病患者是因为遗传而患先天性的风湿病。
8.药物因素。是药三分毒,治疗风湿病的中、西药特别是西药有非常明显的负作用。当长期服药后,使胃部消化功能下降,各部机能下降,人的免疫力下降,体质更差,本来是急性意外创伤、感冒、发烧、炎性反应。却因营养不能及时补充,免疫能力更差,风寒湿热容易乘虚而入,变成慢性风湿病。
9.劳损。劳损即肌肉疲劳性损伤,当人们长期从事某一单一的运动,工作中重复做某一单一动作,或长期坐立少运动,就会出现劳损型颈椎病、腰痛病或其它部位的疾病。
10.感染因素。感染是诱发多种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诱因。如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霉菌、支原体、螺旋体等侵入关节引起的关节炎症。
三、风湿免疫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热
是风湿免疫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疼痛
是风湿免疫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免疫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关节疼痛,肿,查了血沉很高,类风关因子阳性是风湿病的表现。风湿免疫病常常会引起焦虑症。
3.皮肤黏膜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
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系统损害
有些风湿免疫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7.常有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8.系统性血管炎
是以血管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炎性疾病,包括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氏肉牙肿等。症状比较复杂,往往会有血沉快、发热、系统损害等症状,需要有经验的专业医生来诊断。
9.混合结缔组织病的病人
在临床上往往同时有多种症状,如肿胀指,有雷诺现象,手指尖有血管炎的表现,可有肌肉疼痛、关节肿痛,吃东西时有梗噎感,还可有肺、心甚至肾脏损害的表现,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肌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但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中任何一种疾病,同时病人血中可检查出高滴度抗核糖核蛋白抗体,这种病人常被诊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的病人,有些分病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表现为—种独立的疾病,有些病人可逐渐演变为典型的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只是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前期表现。因此,有人认为混合结缔组织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治疗主要根据某一时期的突出临床表现采用不同药物。
10.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
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常常病情较重,应积极治疗。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遗传因素与风湿免疫病的关系极为密切。早在1889年就有人指出,风湿免疫病常可在同一家系成员中发病。此后也有人发现家族性发病比率较高。父母有风湿病的儿童,其发病率高于双亲无风湿病的儿童。
有关单卵双胞胎的研究认为,其中一个患风湿病,则另一个有20%的可能亦将发病。因此在对风湿病患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有的学者认为风湿病的易感性与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有关,但并未得到其他学者的进一步证实。另一项对40对双卵双胞胎的研究,只有2对有风湿免疫病的相同病史。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抗原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受基因支配。有人对风湿病患者进行了HLA检查,证明HLA-BW35与风湿免疫病的易感性有关。芬兰人的风湿病患者HLA-BW35占多数,而英国人的风湿免疫病患者HLA-BW15占少数。因此,风湿免疫病与HLA型的关系可能还和种族有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具有HLADRβ1*0405等位基因者较较一般人群为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C1q、C2、C4基因的缺失较一般人群高,说明有易感基因存在。易感基因不仅增强易感性同时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
因此,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基因遗传是风湿病发病的易感因素,但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风湿免疫病是一种遗传病。随着人类遗传密码的解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与风湿免疫病发病的关系会被人类认识的越来越清楚,基因治疗也会成为现实的。
四、风湿免疫病如何预防
1.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然本病的致残较高,但患有关节肿痛的病人只要对本病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的治疗,仍可控制其发展,减少致残率,甚至治愈。
2.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强健体魄,提高病能力及防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
3.避免风寒湿邪侵袭。患者劳动或运动后,不可乘热身汗出便入冷水洗浴,勿当风吹;垫褥、被盖应勤洗晒,以保持清洁干燥;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清洗。居住环境一不定期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4.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正气易损,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因而,做到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做,活动与休息适度是很重要的。
5.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临床患者证实,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也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患了病后,情绪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6.预防和控制感染。有些风湿病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面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 上一篇:多洗热水澡预防骨质增生养生
- 下一篇: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原因可不